专题:未成年人司法研究

  •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侦查讯问分级处遇制度研究——基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许志;孙冰鑫;

    现有侦查讯问阶段关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特殊保护的规定仅限于合适成年人制度,但实践效果未达预期。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讯问,需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亦需兼顾恶性犯罪打击目的。有必要援引相关理论进行分级处理,以年龄为核心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划分为初、中、高三个层级,并结合所涉犯罪性质等因素灵活调整讯问措施。其中,初级层级作为基础层级,涵盖所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用以确立讯问的最低保护标准;中级层级是相对保护层级,应存在一定的“选择”空间,兼顾权益保障与侦查效率;高级层级面向低龄或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者,强调“绝对保护”,最大限度地限制侦查权。讯问措施的层级化设计可实现讯问的个别化目标,促进未成年人司法保障体系在讯问层面的优化。

    2025年04期 v.38;No.229 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未成年人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实务研究

    苏永胜;董赟;

    检察机关通过行使行政公益诉讼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已成为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促进未成年人保护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受价值理念、配套制度、社会实践、自身素能等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检察行政诉讼还存在线索同质化、诉前结案比例过高、可诉性标准把握不够精准、公益受损问题反复等问题。应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科学把握未成年人公共利益范围,注重新兴领域、业态特殊性,准确定义“可诉性”标准,规范磋商适用,完善起诉标准程序,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实行大数据赋能,参与相关立法,提升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质效。

    2025年04期 v.38;No.229 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司法保护视域下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研究

    肖玉溪;王利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上升趋势。和传统犯罪相比,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表现出案件类型多样化和犯罪形态多元化的新特征,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现阶段,检察机关针对此类犯罪的防治存在证据收集认定困难,未成年救济保护制度缺位以及风险治理社会参与不足等现实困境。检察机关应深化司法职能,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通过落实提前介入,明确犯罪证明标准,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以及构建“检察+综治”多维保护体系等方式强化预防和惩治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落地见效。

    2025年04期 v.38;No.22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警务现代化研究

  • 新时代主动警务演化机理与建构路径研究

    孙梓翔;赵颖;

    我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重大风险的凸显期,诸多变量和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传统的被动应对警务理念和模式已难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提前介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主动警务模式体现了公安工作从单一执法管理职能向综合性社会治理职能的内涵扩张。梳理总结主动警务模式发展历程和丰富内涵的基础上,从政治之维、战略之要、历史之思、现实之需深入探寻其生成逻辑。通过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核心,以提高群众服务质效为目标指引,积极构建主动警务模式,推动公安工作由末端治理、事后处置向前端预防、事前化解转变。

    2025年04期 v.38;No.229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公安机关法律文书说理制度研究

    李良义;

    当前,公安机关法律文书说理主要存在说理不充分、逻辑不严谨、语言不规范等问题。民警素质参差不齐且执法任务繁重,加之传统执法观念影响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相关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可从强化民警素质培养、优化法律文书制作规范、建立健全法律文书监督考核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

    2025年04期 v.38;No.229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人工智能应用于侦查实践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瞻——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仕宁;刘为军;

    人工智能应用于侦查实践,对于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采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十年来以我国“侦查中人工智能应用”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和突现等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遵循“技术驱动与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实践探索—应用深化与伦理关注—法律规制与电诈治理”的演进脉络,热点主题为现状与前景、风险与防范、侦查思维与模式等。未来需以“专业为根基、机制为纽带、数据为引擎”,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侦查知识工程化、优化智能协同机制、释放全域数据价值,推动侦查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智慧警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38;No.229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研究

  • 预测性警务在电诈犯罪治理中的应用风险及规制对策

    孙笛;袁敞然;

    数字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空分离的特征导致传统事后打击的警务模式无法有效应对,而预测性警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犯罪风险的前置识别与干预,实现了电诈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的优化升级。预测性警务在电诈治理中的应用包含预警与劝阻反制两部分,基于信息流预警与资金流预警的精准劝阻与反制追查显著降低了诈骗风险与经济损失。然而,预测性警务在电诈治理中的应用存在数据客观性不足导致电诈预测偏差,算法技术逻辑引发公民权益受损,以及预警程序失范造成权力规制风险等问题。为实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中预防效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需优化电诈预警场景数据质量保障机制,构建预警模型算法监督审计体系及明确电诈预警工作各环节程序规范,从而确保预测性警务在电诈治理中的规范化运行与可持续赋能。

    2025年04期 v.38;No.229 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电信网络诈骗的数字化特征及刑法应对困境

    陆丽;

    电信网络诈骗的数字化特征主要为财产损害的数字化、行为的操纵与配合性以及风险的全局化,当前我国《刑法》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应对上存在客观方面构造局限、法益评价狭窄和情节类要素适用模糊等问题。为顺应数字刑法的理念和要求,刑法有必要在电信网络诈骗的应对层面重新定位,优化电信网络诈骗研究相对零散化、碎片化的整体格局,创新诈骗罪的罪群,实现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刑法学研究创新。

    2025年04期 v.38;No.229 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涉麻精药品类毒品犯罪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徐英;杨二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麻精药品相关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对社会治理构成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司法实务在列管麻精药品属性认定、无实物毒品数量计算标准、新型麻精药品数量折算、主观明知认定、取样鉴定程序等方面争议较大。对此,一方面,应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各种解释方法为争议问题找到合理的出路;另一方面,应通过推动立法完善、加强取证、落实会商研判等措施不断完善司法体系,以适应毒品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强化毒品犯罪惩治效果。

    2025年04期 v.38;No.229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社会治安治理研究

  • 交通警察行政强制措施辨析与规范实施

    邵祖峰;

    交通警察行政强制措施是维护交警执法权威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其它各种交通安全管理策略与目标的保障。在梳理《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人民警察法》中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条文基础上,对实际执法中应用较多的几种疑似交通警察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进行法律辨析。研究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未能够覆盖所有常见的交通警察行政强制措施类别;交通警察正在使用的部分管理措施,如检查、交通管制、责令改正等并非行政强制措施。最后指出交通警察行政强制措施适用必须坚持其法定性、程序性、规范性的要义。

    2025年04期 v.38;No.229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新时代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化路径研究——以检察融合履职为视角

    樊梦婕;刘素欣;

    新时代检察机关肩负着“文物犯罪打击者、文物安全守护者、文物价值传播者”的多重使命,在文化传承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实践表明,当前检察机关在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面临法律规范供给与融合履职需求脱节、理念认知偏差与职能发展失衡、检察建议缺乏刚性约束与整改落实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亟需优化检察综合履职路径,通过加强法律监督、跨域协作、科技赋能及文化传承,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保护模式,更好地履行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时代责任,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5年04期 v.38;No.229 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法学论坛

  • 行贿罪特殊从宽情节的理据与规范适用

    周详;罗澳华;

    在“受贿行贿一起查”的背景下,虽然行贿罪特殊从宽情节司法适用时模糊不清,但仍应肯定该情节有其合理依据。一方面,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对向犯关系、法益侵害同一性以及“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政策均不代表两罪应同等处罚;另一方面,基于贿赂犯罪的取证困境,适用该情节有助于打破贿赂双方的“攻守同盟”,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就该情节的适用而言,应坚持其系独立量刑情节,在该情节与自首、坦白等量刑情节竞合时,选择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规定加以适用,并适当调整量刑基准。在司法认定时,应明确“被追诉前”指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前,“主动交待”的内容包括办案机关已掌握的行贿事实,“重大立功”与“重大案件”的判断标准不同且行为人不能检举同案犯。

    2025年04期 v.38;No.229 12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论共犯脱离的判断标准——三要素说之提倡

    刘一诺;唐煜枫;

    学界有关共犯脱离的判断标准视角过于单一,只能适用于共同正犯中的部分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应当认识到共犯脱离的本质就是共同犯罪的分解,确定共犯脱离的事实判断标准必须回归共同犯罪成立条件之本源。根据共同犯意、共同实施行为以及行为实质贡献的构成要件,设定对应的脱离意思、阻却行为、事实效果的三要素判断标准,并根据共同犯罪中脱离人的分工、地位不同以递进的形式组合适用。在帮助型共犯中,仅具有脱离意思就承认脱离;在平等型共犯中,必须满足脱离意思和阻却行为两个条件;在支配型共犯中,除却意思和行为,还必须达到降低事实支配力之效果才承认脱离。

    2025年04期 v.38;No.229 13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期待权证否视域下的权利时间维度

    熊淼森;李伟弟;

    将有债权与期待权关系不清,二者概念的结构被遮蔽。从一般性的视角分析,将有债权与期待权在概念结构上实质相同,都系在时间维度指向未来权利的“现有”权利。而期待权概念受制于固有的局限性凸显出将有债权概念的意义,并使期待权概念有可能并有必要被将有债权概念部分整合。阐清将有债权与期待权概念的指向性结构的关键意义在于时间维度下的权利体系被揭示。该时间维度作为权利的固有维度,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基于对权利属性的先行理解。此时间维度提供一种新的权利属性分析视角,并在解释论上克服物债二分体系难以界定新型权利属性的困境。

    2025年04期 v.38;No.229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系公安政法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欢迎具有原创性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二、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1.“警务现代化研究”,主要刊发关注我国公安工作的前沿发展,注重联系警务改革与创新实践,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发展的研究成果。2.“网络安全与犯罪防控研究”,关注网络犯罪与犯罪防控研究动态的前沿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主要刊发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向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期主要关注互联网犯罪、青少年犯罪、电信诈骗犯罪、非法集资犯罪等。

    2025年04期 v.38;No.229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