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管理

  • 警察与媒体新型协作机制间转换常态化研究

    吴艳君;

    警察、媒体、社会,看似没有关联的三方独立体,却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分分合合的"交际"。警察担负的双重职责,媒体体现的多重身份,他们在社会范畴内构建的二重机制以及机制间转换常态化,同进同退,最大程度调整社会中复杂的秩序与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013年07期 v.26;No.14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警察与检察官职权关系之我见

    王硕;王博;

    警察与检察官在我国法律中都被赋予了侦查权与控诉权,共同侦查处理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警察与检察官却时常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影响了案件的顺利处理。理顺警察与检察官之间的职权关系,有助于促进两者的相互配合,提高其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2013年07期 v.26;No.14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公安民警武器控制使用的思考

    付新河;

    武器使用是法律赋予公安民警所有权限中最为极端和严厉的强制手段,其后果危及执法相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现阶段公安民警在武器的使用上存在对合法合理性条件不明、使用范围不清、武器的规范操作不会、武器实战训练缺失、武器实战操控能力差等问题,给公安民警带来严重的执法风险,影响到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从武器使用的合法性控制、合理性控制、操作规范控制、实战训练控制、使用能力的考核控制五个方面探讨公安民警武器控制使用的实现途径,降低公安民警在执法时武器使用的风险,确保武器使用合法、有效、安全。

    2013年07期 v.26;No.14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侦查研究

  • 犯罪嫌疑人的需要、动机构成与讯问对策

    徐加庆;

    在侦查讯问中,由于犯罪嫌疑人始终处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地位,犯罪嫌疑人的整个需要、动机系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主导需要和优势需要。在每一个讯问阶段,虽然主导需要依然不变,但具体需要和优势动机却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中,而且这些处于变化状态中的需要和动机,对犯罪嫌疑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讯问中,侦查讯问人员只有充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这些需要、动机的变化情况,才能使讯问工作顺利进行且富有成效。

    2013年07期 v.26;No.14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公安情报预警有效性分析

    李越;

    公安情报预警已成为当前公安情报研究和公安实战部门工作的热点,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公安情报预警的有效性、公安情报预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公安情报预警有效性的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公安情报预警有效性的途径,对于当前公安情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07期 v.26;No.14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论侦查秘密性原则与新闻媒体报道自由之博弈

    孙亚丽;

    侦查秘密性原则与新闻媒体要求实现的报道自由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利益追求,其间显然存在矛盾对立面。在直面冲突的前提下,实现侦查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性博弈,对于维护司法独立公正、建设良好的新闻媒体行业环境、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面临不可避免的权益冲突时,坚持比例原则进行利害衡量,从中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是这场博弈的终极目的。

    2013年07期 v.26;No.14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治安管理

  • 对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张家忠;周宝坤;

    民爆物品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同时具有利弊二重性的特点。当前,全国民爆物品管控形势总体相对平稳,但个别地方爆炸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加强当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到:坚持严防与严治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与部门分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传统管理与科技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013年07期 v.26;No.14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广西边防陆路口岸限定区域管理之我见

    尹亮;

    口岸限定区域,是指根据出入境边防检查、监护、管理等工作的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在出入境口岸划定的一定区域,是边检机关实施出入境管理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当前反恐、维稳的严峻形势下,对陆路口岸限定区域管理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07期 v.26;No.14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消防应急救援功能现状及完善措施

    李磊;

    消防部队是社会应急救援的主力队伍,承担着政府综合应急救援职能,建立了各种专业救援队伍。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灾害事故日趋增多,并呈现出多发性、连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当前,以消防部队为主体,构建灵活、高效、统一的政府应急联动机制,是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保障社会安全和谐的迫切要求。

    2013年07期 v.26;No.14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法理学研究

  • 论法社会学的兴起

    何红丽;

    产生于19世纪末的法社会学,在其近一百多年的历程中发展迅速,与新自然法学派和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并列成为二战后西方三大主要法学流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法社会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必要性,在其兴起的过程中,商业的发展,社会学的风靡,特别是实证主义哲学的诞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07期 v.26;No.14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冯勇;

    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法律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关重要。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文化,不仅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世界,更需防止工具主义的错误倾向。此外,还应具备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法律健全、实施有力,机构合理、设施完备等基本要素。在具体的路径选择方面,可从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规范有权机关的执法行为、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

    2013年07期 v.26;No.14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德国基本权利的水平效力

    臧晓冰;

    基本权利的水平效力,源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在传统立宪主义的基础上对基本权利垂直效力的一种新发展。客观价值秩序理论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在具体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强间接适用是德国基本权利水平效力适用的主要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间接适用,对于促进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推动我国的人权保障与宪政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2013年07期 v.26;No.14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宪政研究

  • 论我国《统计法》中法律责任的合理化设定

    徐明;

    我国《统计法》在法律责任设定上存在规定过于笼统、处罚力度不足、道义责任色彩浓厚、法律责任体系不够周延、刑事责任设定模式不尽合理和责任追究明显缺陷等问题。为此,统计立法应在明确其行政法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强化统计法律责任,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合理的统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完善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的法律责任规定,合理配置刑事责任。

    2013年07期 v.26;No.14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地方行政收费的法律控制——从法律控制论的视角出发

    邵焕;

    行政收费建立在收费自身价值的正当性和收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之上,现有行政收费基础理论本质分析的逻辑起点源于收费的自身价值正当性,而收费外部环境适应性是本质分析形式所无法解决的。为了克服本质分析形式的局限性,系统地考察行政收费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控制,应当运用法律控制论的"机制"方法进行分析。为此,地方行政收费问题的解决在于界定地方行政收费设定权、实现行政收费信息公开、保障受控者行政收费参与权、规范地方政府收入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3年07期 v.26;No.14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论我国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优化与完善

    王国瑞;

    药品安全事关公众的生命健康,然而对其监管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日前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药品监管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多头监管问题。但是,此次改革只涉及国务院层次的机构调整,还不足以解决药品监管存在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中央垂直监管、行业组织监管和社会监督方面作深入的探讨,为下一步改革提出建议。

    2013年07期 v.26;No.14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刑事法学研究

  •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之界限研究

    胡亚龙;

    在德、日等国的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权利人以不正当手段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时,主流做法是排除财产犯罪的成立。排除原因千差万别,有的从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方面入手,有的从阻却违法性方面着眼,这些皆是融入了本国民法的规定,以及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而得出的。我国也应借鉴此经验,根据我国民法中的物权制度,结合当下的法治精神,在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手段未侵犯其他法益时,排除其财产犯罪的成立。

    2013年07期 v.26;No.14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微博语境下诽谤罪之思考——以个人用户的“发布”“转发”为切入点

    彭云杰;

    随着具有强烈自媒体属性的微博的兴起,微博上的诽谤言论层出不穷。微博的两个主要功能即"发布"与"转发"均可能成为诽谤罪的实行行为。个人用户无论出于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只要其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便可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之评价,主要在于具体法益轻重之衡量。

    2013年07期 v.26;No.14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庄案”的法理学思考

    王科;

    "李庄案"的判决结果存在3个法律问题:李庄是否构成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6条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辩护人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如何?简单案件的法律推理是按照"法律规则+案件事实=判决结论"这样的三段论方式进行的,这种推理方式体现了公正执法的思维,起着维护法治"过滤器"的作用。但是,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核心精神,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道德和价值因素。法律判决追求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它不仅受公正的执法手段的约束,还要受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的约束。因此,有必要从道德和伦理价值方面考虑"李庄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2013年07期 v.26;No.14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网络裸聊行为的刑法评价和规制

    彭长生;李中一;

    网络裸聊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更加隐蔽的追求刺激和利润的新现象,是网络色情的重要表现形式。裸聊行为是否应通过刑法进行规制,需要慎重考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法律对卖淫犯罪的相关规定为视角,对不同情况的裸聊行为进行分析和定性,进而提出规制措施。

    2013年07期 v.26;No.14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民商法学研究

  • 浅析我国表见代理制度

    王颖;

    表见代理是保护信赖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但是,我国学界对实践中存在重大认识分歧的表见代理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现行立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也较为简略。在正确理解其内涵和法律功能的基础上,探讨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07期 v.26;No.14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宅基地置换模式比较研究

    杭丹维;

    近年来,我国各地实践表明,宅基地置换成为缓解土地、资金压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对各地涌现出的宅基地置换的典型模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宅基地置换需因地制宜,应选择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置换模式,同时应注意资金平衡问题,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2013年07期 v.26;No.14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产权房合法化前提探究

    刘永江;

    小产权房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开发建设并出售给非本集体成员的一类房屋。小产权房合法化不仅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应从立法上对小产权房进行合法化定性,制定农村土地规划法规范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同时完善现有的制度,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以达到对小产权房问题的合理解决。

    2013年07期 v.26;No.14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论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

    成继平;

    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是研究死亡赔偿相关问题的基础。我国目前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不一,学者之间争论较大。死亡赔偿金应是对死者近亲属因亲人死亡所逸失利益的经济损失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是并列的赔偿项目。

    2013年07期 v.26;No.14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依据

    余婷婷;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在校大学生也享有安全保障的权利,而对应的义务应由高校来承担。我国高校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依据包括:违约责任理论、危险控制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法定职责理论等。高校属于安全保障的义务主体,以法定职责理论作为我国高校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的法理依据具有优势。

    2013年07期 v.26;No.14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吕克强;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作为一种集产地来源、产品质量、集体利益为一体的指示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在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中存在着地理标志被淡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被忽视及地理标志被滥用等问题,对其进行完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3年07期 v.26;No.142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职务专利归属制度重构

    杨博闻;邱敏;

    职务专利归属的立法关乎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励,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单位是职务专利的权利人。虽然该法同时规定单位应当支付给发明、设计人一定的奖励或报酬,但对奖励和报酬的数额规定过低。这显然不利于劳动者创造性的激发。应当改革现有职务专利归属制度,综合平衡发明人利益、单位需求和专利效益最大化,赋予发明人部分专利权,同时规定单位享有发明人服务期间的排他使用权和发明人离职时的强制赎买权。为了防止单位滥用自己作为雇主的优势地位并损害发明人的正当利益,应该对单位和发明人之间的约定加以限制。

    2013年07期 v.26;No.14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论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区分——股权转让问题的新视角

    刘文湘;

    一项股权转让活动可以被区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一种是股权转让合同行为,另一种是股权变动行为。股权变动的效力不影响合同行为的效力。"区分原则"的第一项司法应用是:在股权转让时,出让人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转让合同有效,股权无法变动;第二项司法应用是:当事人的约定不得排除股权变动法定要件的适用,但可以增减具体的股东变动手续。

    2013年07期 v.26;No.14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公司经营情况与司法解散诉讼结果实证研究

    邹亭江;

    在司法解散案件中,公司是否会被法院判决解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现状标准在事实上已经取代了公司僵局标准。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现有司法解散制度尚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应提高法官对商事案件的专业认识,加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

    2013年07期 v.26;No.142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济法学研究

  • 公私合作制下公共利益损害的司法救济与责任担当

    邓敏贞;

    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下,政府把公用事业的投资或运营业务转给了企业,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损害了公共利益,应允许相关公众、机构与社团提起公益诉讼,追究行为主体的责任。在责任担当方面,如公共利益损害是由政府方引起的,应由政府与企业承担连带责任;如仅由企业方导致,则由企业承担直接赔偿责任,政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污水处理行业相对复杂,特定情况下直接排污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013年07期 v.26;No.14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小微企业政策扶持时期法律对策研究

    姚继昌;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初始发展动力不足,极易夭折。对小微企业经济、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只是过渡。在政策扶持状态下,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存在弊端,信贷担保体系缺失,《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制范围有限,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机制存在缺陷,政治因素导致政策实施不力。应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提升可操作性,使之适应小微企业的发展形势;强化政策性法规实施措施;加强小微企业立法;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各类扶持基金利用制度,不再限制个人融资。

    2013年07期 v.26;No.14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论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刘红;

    商业秘密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实质上是经营者与消费者各自追求利益的对立,是一种利益冲突。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协调也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法律意义上的解决,一个是个案中的利益衡量。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权与知情权的协调包括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的协调,个案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权与知情权的协调则必须区分具体情况,遵循法益优先保护原则和最低限度知情原则。

    2013年07期 v.26;No.14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法律思考——美国影子银行监管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彭江莱;

    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和超速发展,被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后危机时代,美国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国应积极借鉴美国现行的影子银行监管框架,吸收先进的立法经验,构建并完善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2013年07期 v.26;No.14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后经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求偿权为中心的分析

    肖滨;

    金融领域的立法漏洞和法律冲突随处可见,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常常发现金融交易处于无法可依的空白地带,因而金融机构的侵权问题时有发生。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遭受侵权后,常常面临"求偿难"的问题。当前,中国应借鉴西方国家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经验,从立法、机制与解纷效率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求偿权,使其损失降到最低。

    2013年07期 v.26;No.14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制史研究

  • 清代土木营造保固制度探析

    王华丽;

    土木建筑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土木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官吏匠役人数众多,钱粮帑项易被侵蚀,成为官吏贪墨的温床,进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发流民灾荒,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危及皇朝统治。清代形成了较有成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工程坚固耐用,保固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保固制度在雍正时期正式形成,其具体内容则因实有的工程类别和等级有别。清代土木建筑工程有宫殿、坛庙、陵寝、房屋、城垣、仓廒、河渠水利、桥道等项,各工程因等级、实际需要、重要性等原因定有不同的保固期限。如果工程没有达到保固期限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3年07期 v.26;No.142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论矜老原则的历史沿革与当代传承

    周慧;

    矜老原则是我国刑法传统立法司法原则之一。矜老原则蕴含着深厚的社会道德基础,符合老年人犯罪特点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科学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囿于时代状况与物质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矜老原则又具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的刑事立法应当汲取历史的智慧,结合时代品质,在老年人犯罪规制上要做到更加科学、人性、有所作为。

    2013年07期 v.26;No.14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诉讼法学研究

  • 重构刑事错案无辜者发现机制之思考

    邹易材;

    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诉与再审两个阶段,它是目前发现刑事错案无辜者最主要的机制。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困难,司法机关怕影响声誉、不愿意承担责任,使得该机制形同虚设。成立无辜者专门委员会与民间协助组织是重构刑事错案无辜者发现机制之内容。

    2013年07期 v.26;No.142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资格研究

    丁丽玮;戴志昌;

    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资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英美法系专家证人资格的介绍与评论,力图从中获得启示,以针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现存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2013年07期 v.26;No.142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刑事再审检察建议相关问题研究

    蓝林;潘基俊;

    刑事再审程序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最后屏障,目前启动再审的方式存在着再审标准不具体、抗诉方式太强硬、再审抗诉效率低、法院自身启动有困难等问题。须坚持以再审抗诉为主要监督手段,探索对一些不宜抗诉的刑事案件以检察建议方式监督法院自行启动再审,以全面加强对刑事再审程序的检察监督。

    2013年07期 v.26;No.142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废除论

    卜祯;

    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无论成文法如何强调要以住所监视居住为原则,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总会成为绝大多数,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自身所具备的隐性羁押特点,以及我国的司法现状又使得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大多沦为变相羁押。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重塑"可谓"不尽如人意",进一步印证了废除论者的观点,即对该项措施无法进行完善,只能予以废除。

    2013年07期 v.26;No.142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交强险应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柳沛;

    交通肇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实际案件由于其复杂情况不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许多法院在交通肇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否定刑事责任人的精神赔偿。为完善我国交通事故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险公司应该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3年07期 v.26;No.142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重金属污染区居民饮食习惯与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调查研究

    胡向阳;季恒;李丹媚;

    近年来,镉污染事件屡见报端,镉污染导致的环境和人体健康损害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对华中某重金属污染区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和分析获得的数据,试图确立污染区居民饮食习惯和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并据此因果关系制订合理的防治方案。

    2013年07期 v.26;No.142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刘玉龙;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被誉为"东方经验"。我国现行立法已明确调解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在刑事诉讼领域也有其适用的空间,但在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行政争议时,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导致了立法与实践的冲突。分析我国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存在的困境,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完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一定的思考,希望能早日在行政诉讼法中确立其恰当的地位,使其在解决行政纠纷时充分发挥出优势,弥补行政审判的不足。

    2013年07期 v.26;No.142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司法制度研究

  • “重新回归”视野下的法院调解利弊分析

    周飞翔;

    近年来,调解已成为各级法院备受青睐的词汇,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时期,调解的重新回归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现实生活中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过分强调调解,甚至出现了强制调解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对于重新回归视野下的调解进行理性思考。从法院调解重新回归的历程,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利弊分析进行阐述,并针对现实生活中法院调解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法院调解功能的建议。

    2013年07期 v.26;No.142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浅议我国量刑规范化原则的完善

    高伟凡;

    量刑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司法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定罪精准和量刑适当,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士都对量刑规范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原则。我国《刑法》第61条和《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对此作出的规定,目前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以量刑规范化为切入点,在对我国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实施的现状和现有原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量刑规范化原则提出几点补充意见。

    2013年07期 v.26;No.142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检察官论坛

  • 论中国特色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以中外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比较研究为视角

    孙长柱;贺琳娜;张云霄;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早已建立并且较为成熟。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尚处在探索与萌芽阶段。以中外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比较研究为视角,在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应考虑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的实质条件、程序条件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观点。

    2013年07期 v.26;No.142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完善——从新刑事诉讼法对公诉工作影响的视角分析

    毕道群;蒋林;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直接、言辞原则体现得更加充分。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对公诉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公诉人审查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庭审的抗辩程度和出庭的难度、增加了办案的难度。公诉部门应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强化证据审查;适当地提前介入,加强与侦查部门的沟通,认真审查证据,将非法证据排除在起诉之前;重视庭前会议,关注辩护人意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及时补救相关证据;加强对公诉人的培训,增强公诉人的庭审抗辩能力。

    2013年07期 v.26;No.142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对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思考——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为视角

    张静;

    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前,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数占公诉案件总数的比例偏高,但实际适用比例仍达不到理想效果;在公诉案件的简易程序启动过程中,检察院起着主导作用;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比例极低。新刑法诉讼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完善:扩大了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明确公诉人应该出庭,平衡了诉讼地位;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完善了启动程序,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了简易程序适用规制,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各地检察机关应积极探索,可采取如下措施完善刑事简易程序的工作模式:做好后勤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诉人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完善办案机制,成立专门办案小组;开展相对集中办案模式,提高办案效率;强化简易程序适用规制,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2013年07期 v.26;No.142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论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构建

    刘宏成;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行政权力作为宏观调控的主导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其中,行政诉讼作为行政相对人对抗行政权力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能产生相应的制约。但是,基于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和相对人在行政权力面前天然的弱势地位,仅依靠普通的行政诉讼显然不足以对行政权力产生充分有效的监督、制约和规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更加有力、有效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公诉,以弥补传统行政诉讼的不足。

    2013年07期 v.26;No.142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犯罪学研究

  •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分析

    任韧;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源于网络、参与主体年轻化、事件发生具有隐匿性、快速性、聚集性、针对性等;社会运行机制失范、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网民的相互学习模仿、群体利益与文化差异等都是其发生的原因;完善网络立法、用法律规范行为,实施阳光政务、保障公民权力,加强道德建设、共建网络文明,新旧媒体结合、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对策。

    2013年07期 v.26;No.142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21世纪以来中国犯罪现象

    郭林杰;

    21世纪以来,我国犯罪率在略有上升的情势之中逐渐趋于平稳,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但新的环境下我国犯罪现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对于这十年犯罪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制定预防和打击犯罪对策。

    2013年07期 v.26;No.142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公安科技

  • 浅谈检验假火车票

    裴吉满;王峤;

    以介绍客运火车票的基本常识的方式,引出揭露作案人制售假火车票的手段和方法,并导出识别假火车票的方法及对其检验的要点。

    2013年07期 v.26;No.142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

    齐宇颂;彭颖;张明辉;刘凤燕;

    可见光谱成像系统,是在可见光光谱波段内进行连续光谱调谐,实现画幅式光谱成像,获取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一种光谱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快速、无损检验等优点。首先介绍了可见光谱成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装置,接着探讨光谱成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最后阐述应用可见光谱成像系统在手印的显现与增强中的具体应用。

    2013年07期 v.26;No.142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医学分析

    侯振宇;吴俊杰;马卫根;

    2012年宜兴市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案98例,通过对死者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交通参与角色、死亡原因、事故路段、肇事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信息进行法医学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与讨论,旨在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提供数据支持。

    2013年07期 v.26;No.142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塑料表面手印的紫外光谱特性研究

    杨志超;何江涛;黄志坚;

    目的:探索紫外光谱仪和紫外氘灯的使用方法,分析塑料表面常见手印的紫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紫外光谱仪和图像采集系统,获取紫外波段手印的光谱影像集和手印的光谱曲线。结果:各类型手印显现效果能够达到1级和2级的比率为:汗液手印0%、混合手印60%、皮脂手印80%,手印显现效果最佳的波段区间为250nm~300nm。结论:紫外光谱成像法是显现塑料表面混合手印、皮脂手印的有效方法,但紫外光谱成像的操作方法还须继续研究。

    2013年07期 v.26;No.142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对练习摹仿签名笔迹的检验

    舒新;汪田意;

    通过两起摹仿签名笔迹的检验,简要分析了对摹仿书写笔迹的检验要点及难点。

    2013年07期 v.26;No.142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公安教育

  • 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

    朱珍华;

    在新体制的改革背景下,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公安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战略作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公安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思路。

    2013年07期 v.26;No.142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公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刘君;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确保网络畅通、信息安全和数据共享,应搭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平台、架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预警与处理机制。

    2013年07期 v.26;No.142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公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刍议

    陈琛;

    公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人文素质培养在公安院校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立足于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从更新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入手,改善公安院校的学习氛围,加强在公安院校中人文精神的传播,从而为现代化法制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型公安人才。

    2013年07期 v.26;No.142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ESP理论指导下的司法警务英语课程设计

    唐丽萍;

    司法警务英语是司法警务与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ESP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司法警务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司法类职业院校专业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司法警务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作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07期 v.26;No.142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论警务实战技能与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

    李飞龙;

    警务实战技能具有危险性、紧急性、强制性、控制性等特点,它与运动技能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2013年07期 v.26;No.142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凝心聚力 推动咸安公安新跨越——咸宁市公安局咸安分局

    <正>驰名中外的"香城泉都"——咸安区,是新兴的中等城市咸宁市的中心城区,国土面积150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1万人。下设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咸宁市公安局咸安分局就坐落于咸安区银泉大道上。近年来,咸安公安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

    2013年07期 v.26;No.142 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冤错案件的形成因素与发现模式

    <正>一、冤错案件的形成因素1.理念上的有罪推定和疑罪从轻。不管是杜培武案,还是赵作海案,亦或是新近出现的张氏叔侄案,都遵循一个简单的逻辑,即公安机关在获得一些案件线索以后,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对其实施刑讯逼供,以口供为中心展开侦查,印证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尔后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遂认可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和起诉意见而提起公诉;而审判机关在证据明显不完整的

    2013年07期 v.26;No.142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