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刑事错案无辜者发现机制之思考
邹易材
摘要(Abstract):
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诉与再审两个阶段,它是目前发现刑事错案无辜者最主要的机制。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困难,司法机关怕影响声誉、不愿意承担责任,使得该机制形同虚设。成立无辜者专门委员会与民间协助组织是重构刑事错案无辜者发现机制之内容。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错案;无辜者;审判监督程序;发现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邹易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康均心,韩光军.和谐语境下的刑事错案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大学学报,2007(2):76.
-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458.
- [3]刘晶晶.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20.
- [4][5]刘品新.刑事错案的原因与对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122,132.
- ①司法亚文化是指司法群体中由那些奉行不同于司法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人(包括警察、检察官、法官、矫正员和其他司法者)组成的社会群体存在着的与主流司法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参见王洁:《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7页。
- ③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63011.htm,2013年1月23日浏览。
- ①无辜者运动(InnocenceProject)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为自称是无辜者的囚犯提供法律代理服务或在案件调查方面提供帮助的民间非赢利性组织。1983年詹姆斯.麦克罗思奇(JamesM cCloskey)创立的百夫长事工(CenturionM inistries)是第一个无辜者运动。之后,美国很多法学教授、法学专业学生、律师自愿踊跃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几乎所有无辜者运动组织都成了各个法学院的附属机构和实践基地。(转引自杨宇冠、赵珊珊:《刑事错案的预防与补救》,载《法学》,2010年第5期,第135页。)
- ①图表中的第一个案例是笔者添加的,其余三十个案例引自赵丽君:《刑事错判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3-54页。